本報訊(記者 李見新)近日,河南省教育廳、省司法廳等八部門聯合出臺意見,自今年起,法制教育將列入該省高校、中小學教學計劃,在校生法制教育還將被納入學校教育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評估體系。
按照計劃,小學階段要重點開展法律啟蒙教育,讓學生了解未成年人權利的基本內容和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法規;初中階段要讓學生學習憲法的基本知識,了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關內容;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要讓學生形成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引導學生依法辦事、依法維權;高等學校要開設法律選修課和法治講座,提高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河南強調,要結合實際在中小學探索設立法制教育專職崗位,在中小學聘用1到2名法制教育專任或兼任教師,鼓勵高校法律專業畢業生到中小學任教,鼓勵其他教師參與法制教育。
精英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河北傳媒學院創辦人翟志海
隨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新一批高校碩士學位辦學點,河北傳媒學院這所大學的名字顯得格外搶眼。作為該學校背后母公司的精英集團,則形成了從幼兒教育到博士后培養的完整教育體系,給民辦教育提供了新思路。近日,北京商報記者獨家專訪了精英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河北傳媒學院創辦人翟志海。
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了新一批高校碩士學位辦學點。其中,已獲得藝術專業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的河北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翻譯這兩個碩士項目再獲國務院批準。對民辦教育而言,擴大了培養碩士研究生的新領域。
河北傳媒學院經過14年的發展,從原來的一所高職高專,發展到今天的傳媒類綜合大學,并且成為全國首批具有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的民辦院校之一,已經取得非常耀眼的成就。在發展過程中,該校將培養社會實用型人才放在人才培養的重要位置,為國家培養了2萬多名社會應用型人才,他們在國內外的多個領域發光發熱。在談到河北傳媒學院的發展歷程時,翟志海認為,這一切既離不開改革開放后國家對民辦教育的支持,也離不開精英集團在辦學方面的精準化定位。
隨著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對本科職業教育改革政策的落定,精英集團加快了“產學研”結合步伐。
在翟志??磥恚⒓瘓F始終在響應教育部號召,將精英集團旗下河北傳媒學院和另一所高?!本┭菟噷P迣W院的人才培養始終定位在社會應用型人才。北京演藝專修學院充分利用優質的師資和社會實踐優勢,加大實踐教學比重;河北傳媒學院多年來開展“工作室”教學模式,打造集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于一身的新型產學研一體化教學模式,抓住媒體轉型、媒介融合的有力時機,培養新媒體下的傳媒應用型職業人才。
據翟志海介紹,精英集團旗下除了高等教育以外,還包括K12教育、學前教育、社會培訓等。在精英文化產業方面,已形成了動漫、影視和演出三大支柱,特別是在動漫產業方面,以河北傳媒學院動畫學院、中國動漫實訓與考級中心、河北精英影視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為代表的動漫業務,正在向產教融合方面發展。精英集團由此衍生出來的原創研發、考級評定、動漫人才學歷教育、社會培訓及衍生產品設計、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已成為中國民辦院校效仿的榜樣。
“在是否借助資本力量的問題上,經過慎重的思考和評估,國家對民辦教育沒有財力上的支持,由民辦教育按照企業化運作自負盈虧,如果想辦一流的、有特色的民辦教育,想在民辦教育領域中名列前茅,必須借助資本的力量?!钡灾竞U劦健?/span>
2009年,精英集團引入IDG資本2400萬元投資,為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吸引更優秀的人才加盟提供了諸多便利。但翟志海表示,資本化運作只是在集團層面進行,精英旗下的學校和教育機構依然是按照教育規律,除了兼顧教育屬性外,還兼顧著公益屬性。據了解,精英集團在公益方面的投入力度一直在持續加大,自1995年以來,在資助貧困學生方面投入近億元。2013年,河北精英教育基金會成立,成為民辦教育機構中為數不多的公益基金組織之一;2014年10月,以救助燕趙孤困女童為己任的精英博愛小學即將迎來第一批學生。
新華網甘肅頻道消息 甘肅省政府辦公廳日前轉發省教育廳、省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就積極推進教育扶貧工程提出《關于積極推進教育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诽岢?,從2015年起,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實行全免學費政策,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和建設項目向貧困地區職業院校傾斜。
《意見》指出,甘肅省以58個片區縣為主戰場,統籌17個插花縣區,把教育扶貧作為扶貧攻堅的優先任務,以提高人民群眾基本文化素質和勞動者技術技能為重點,實施貧困地區鄉鎮幼兒園建設工程、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示范性高中建設工程、貧困地區殘疾學生就學保障工程、貧困地區技能人才教育培訓工程、高等教育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民族地區教育質量鞏固提升工程、貧困地區教師隊伍素質提升工程、貧困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程、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等十大工程。
支持貧困地區建設省市級示范幼兒園
引導和鼓勵在人口較集中的行政村建設普惠性幼兒園,并通過鄉鎮中心幼兒園辦分園、小學附設學前班、建立巡回支教點、社會力量辦園等形式向其他行政村延伸,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縣、鄉、村學前教育網絡。大力支持貧困地區建設省市級示范幼兒園,引領當地學前教育健康快速發展。
優先在移民安置區改擴建學校
切實保障片區學校正常運轉,對片區不足100人的小規模學校(含教學點)按100人核定公用經費補助資金,特別是加大地處高原或寒冷地區的小規模學校(含教學點)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全力做好易地扶貧、生態移民、地質災害等搬遷區教育項目和資金整合工作,科學規劃和設置學校,優先在移民安置區改擴建學校,滿足移民搬遷區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需要。
高校要對符合錄取要求的貧困地區殘疾學生“零拒絕”
支持城市有條件的特殊教育學校接收貧困地區殘疾學生就學。鼓勵支持省內高校對貧困地區高考成績符合錄取要求的殘疾考生實行“零拒絕”。支持省內相關高等學校加強特殊教育專業建設。逐步加大對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特殊教育學校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
明年起全省中職教育實行全免學費政策
從2015年起,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實行全免學費政策,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和建設項目向貧困地區職業院校傾斜;集中力量在全省建設15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每個市州重點建設2至3所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開展學歷職業教育,支持和指導每個縣區重點建設1所各具特色的職業技術學校(職教中心)和1個就業訓練中心,開展短期技能培訓;從2014年起,每年組織6萬名以上貧困家庭的“兩后生”參加學制2至3年的職業技能學歷教育培訓,20萬名以上青壯年勞動力接受職業技能培訓,30萬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
理工大、交大每年分別定向招生30名少數民族大學生
按期完成甘南藏區247所幼兒園建設任務;在民族地區積極開展'9+3'免費中等職業教育;積極支持省內優質普通高中開辦民族班并逐年擴大招生規模,2015年至2020年蘭州城市學院、蘭州文理學院每年分別為臨夏州、甘南州定向招收培養100名本科學歷學前教育師資,蘭州理工大學、蘭州交通大學每年分別為臨夏州、甘南州定向招收培養30名工科類少數民族大學生。
本報訊(劉立偉記者馬曉丹)近日,國家教育部職成司副巡視員謝俐率調研組來到我市訥河,對訥河2013年承擔的省部共建職業教育改革試點工作進行調研。
調研組深入到訥河市職教中心學校實訓基地、龍河鎮校社合作現場,通過實地查看、聽匯報、座談的方式,全面了解訥河市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試點工作開展情況,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據了解,訥河市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改革工作,實施了五個三工程,通過積極發揮職教中心的龍頭引領作用、鄉鎮職校的骨干帶動作用以及村級技校的基礎教育作用,建成城鄉一體網絡。同時,他們還著眼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構建優質人才培養平臺。在拓展校校、校企、校社合作方面,訥河市堅持為“三農”服務、為經濟社會服務的辦學宗旨,拓展渠道,豐富內涵,做到了培養培訓到位、就業指導到位和跟蹤服務到位,實現了職成教育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促進農民增收的目標。
檢查中,調研組對訥河市職成教育改革試點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訥河市作為首批入圍國家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示范縣,在統籌抓職成教育工作方面展現了亮點,體現出了抓職成教育就是抓經濟、抓民生的工作理念。
調研組要求訥河市認真總結職成教育改革試點的經驗做法,在職成教育改革中先試先行,為黑龍江省,乃至全國的職成教育改革工作提供經驗。
“慕課”是近年來全球最火爆的一種線上學習方式,從2013年開始,我國許多高校也都相繼開設了“慕課”課程。但據“2014年慕課學習者大調查”顯示,近一年來,“慕課”的用戶由13萬增加至65萬,但“輟學率”仍比較高,注冊學生中,至少有一半不會出席,出席的學生中約有一半能最終完成課程。
由此可見,“慕課”的學習成效似乎并不如想象的那么樂觀。其實,在“慕課”發源地美國,高輟學率也一直是“慕課”發展爭議的焦點。據2013年發布的《“慕課”和開放教育:對高等教育的意義》白皮書顯示,斯坦福、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三所大學“慕課”的輟學率高達85%-90%。具體到“慕課”平臺,Udacity(在線大學)平臺注冊學生中只有10%左右的成功率,其中一門“程序入門”的課程,盡管有60000學生注冊學習,但最后只有14%的通過率;而在Coursera(課程時代)平臺學習“軟件工程”的50000名學生中,只有7%完成了學習。在歐洲,“慕課”通過率最高的5個國家其實也并不高,比如希臘為13.6%,西班牙為13.1%,斯洛文尼亞為13.0%,德國為12.8%,捷克為10.1%。全球范圍內,“慕課”獲得證書的平均比率在4.3%。這和我國的調查相比,無論是輟學率,還是完成率或通過率,數據大體相仿。
出現這種情況,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慕課”的價值及其未來發展的可能。毫無疑問,在全球化、信息化、學習型社會等時代背景下,“慕課”對知識的獲得、教學方式的變革,對教育質量的提高,甚至對未來大學組織的管理都會發生深刻的影響。但是,面對如此高的輟學率,筆者以為,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思考。
堅信“慕課”代表了教育的未來方向。在信息化時代,尤其在大數據時代,作為一種大型網絡開放課程,“慕課”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從2011年秋斯坦福大學教授賽巴斯汀·索恩新成立Udacity開始,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美國形成了三大“慕課”平臺——Udacity、Coursera、edX(在線教育平臺),三大課程提供商在互聯網上提供免費的在線課程,短時間內有超過1000000人次的學習者加入“慕課”,被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澳秸n”一時席卷全球,盛況空前,許多“慕課”平臺建立起來。比如,英國開放大學聯合建立的Futurelearn(未來學習),歐洲十一個國家聯合推出的OpenupED(開發教育),我國清華大學推出的全球首個中文“慕課”平臺“學堂在線”等等。這些“慕課”平臺的建立,都充分表明了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慕課”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作為一種大型的在線開放課程,“慕課”并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集成概念,表現出很多的類型。大致來看,“慕課”可以分為cMOOCs和xMOOCs兩種。第一種cMOOCs出現于2008年,主要基于關聯主義教育理論,強調在網絡學習中的聯系、關聯、建構等。盡管也運用技術手段,但是更側重于參與者在學習中的交流和互動,先后出現了多種形式,統稱為cMOOCs。第二種xMOOCs出現在2011年,主要基于行為主義教育理論,強調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和媒介,通過教材和視頻等開展在線教學。比如時下流行的Udacity、edX、Coursera等,都屬于xMOOCs。甚至有國外學者認為,這種劃分仍然過于簡單了。比如有學者把“慕課”分為:轉換型、創造性、系統性、同步性、適應性、團體型、聯接式和微型MOOCs。由此可見,作為一種網絡開發課程的統稱,“慕課”并非局限于某一課程模式或教學方式,而且它也是一個不斷發展修正的過程。
對“慕課”的發展要保持合理預期。且不說高輟學率,其實,就在“慕課”席卷全球的同時,美國就有批評者對“慕課”提出了質疑。2012年是美國“慕課”元年,非常滑稽的是,2013年在美國興起了“反慕課”的思潮。根源就在于批評者認為目前流行的“慕課”課程實質上還是一種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只不過是搬上了網絡而已,教育教學方式未能從根本上發生變革。即便從方式上進行修正完善,但是如何監測“慕課”的教學質量,能否大范圍地引進學分認證和互認,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設計。此外,“慕課”的免費模式如何為繼?如果沒有政府或慈善機構的資助,免費模式的實施,只會讓更多的高校望而卻步或者保持觀望。而一旦企業資本投入,那么,“慕課”的課程質量如何保證,又會成為新的問題。
總之,對于“慕課”的發展,既要看到它的存在價值和未來發展的空間,但同時也要正視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我們需要保持必要的理性和合理的預期,不斷研究、完善、豐富“慕課”課程體系和技術手段,提供必要的經費和政策保障,如此,才能使其成為改善我國教學方式、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方式。(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博士)
王娜是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學生,今年年初,她與其他5個同學一起,在學校的實訓基地農博園里承包了一塊22畝的葡萄種植基地。6個同伴每天吃住都在這兒,從栽培到管理,再到銷售,他們事事親力親為。王娜告訴記者:“葡萄成熟后,我們不僅銷售給附近的超市、水果店以及散客,還進行‘線上銷售’,把親手栽培出來的葡萄賣給更多的人。”
據江蘇農林職院農學園藝系實訓基地主任王全智介紹,學校采取“零投入、后結算”的模式,搭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平臺?!皩W校先幫學生墊付每畝1000元的承包費,等到第一年葡萄收獲后再向學生收取這部分費用,剩下的則由學生自負盈虧?!睂W校專門派了8位經驗豐富的專家和專業教師為學生們提供指導,讓他們在校期間就能完全掌握農作物的科學種植技術。王全智說:“這樣一來,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很快就能上手,至少能縮短一年的適應期。”
搭建像葡萄種植基地這樣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平臺,讓學生將課本理論知識與現代農業生產過程無縫對接,是江蘇農林職院提升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師生到田頭、課堂移村口”這樣的現象在該校并不少見。
據江蘇農林職院副院長簡祖平介紹,學校目前已建成江蘇農博園和江蘇茶博園兩大實訓基地。兩園核心區共4379畝,輻射區達1萬多畝,形成園林工程、畜牧獸醫等5個教學工廠和植物工廠化育苗、植物保護等6個實訓中心,能夠為學生提供1850個實訓崗位,覆蓋了學校所有的涉農專業。
此外,江蘇農林職院還積極向校外拓展實訓平臺,目前校外合作企業已發展到405家,其中與學校形成資產紐帶的合作企業有6家,注入資金達1.18億元。據統計,近6年來,江蘇農林職院累計獲得項目資金9400萬元,建設了國家丘陵地區優質牧草種子繁育基地、國家梅山豬保種場等26個基地。
職業教育與產業合作為什么會出現難以融合的現象,除了政策扶持滯后外,主要原因是校企雙方停留在泛泛的談服務產業、技能訓練、人才培養層面,校企合作僅局限在學生實習、人才培養方案完善等方面,互補性不強。只講校企合作過于寬泛、無力著手,只講工學結合、技能訓練過于具體、難以承載,這些結合點不夠到位、層次較低,企業不可能在校企合作中感受到職業教育對于產品開發的深遠意義,校企沒有找到圍繞“產品實現”這個最基本的合作點、融合點。事實上,市場需求如今更加注重產品質量和不斷革新,產品才是校企深度融合的紐帶,以“產品實現”的過程包括新產品的不斷開發為載體,是職業教育提高質量、促進就業、服務發展的根本途徑。
圍繞“產品實現”培養社會勞動結構中主體性人才
健全和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以產品為主線,更好地實現產業提升發展、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有效結合,才能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才能實現真正堅持以“質量、就業、服務”為導向。
現代教育體系包括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二者都以思維能力及其人格生長為中心培養人才,實現人才的全面發展。在培養載體上,學術型人才是以科學發現研究為載體進行培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是以“產品實現”的一系列活動為載體進行培養的。在解決問題上,普通教育圍繞理論問題,實現科學上的重大發現和革命;職業教育圍繞產品的實現,解決經濟社會特別是產業、企業及其產品、管理和服務的變革與提升。這里的產品既指各行業新技術、新工藝的實物產品、有形產品,也指各行業的無形產品和服務。
人才的成長都是圍繞問題實現的,載體有區別,規格有區別,培養體系也有區別。近幾年,國家推動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職業教育高端人才培養的先行之舉,工程院院士是職業教育的頂端人才。不能說愛迪生不如愛因斯坦,也不能說工程院院士不如科學院院士。應該說,一個國家的教育結構及其人才結構中要以職業教育及其人才為主體。目前來看,本科及以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在學術型與技術型問題上缺乏明晰和整體的貫通,特別是本科以上的職業教育所占的份額嚴重不足,至少在認知分類上是這樣的,不利于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有效培養。
職業教育要擔負起培養社會勞動結構中主體性人才的重任,必須要辦出區別于普通教育的特色。各級各類職業教育,要緊緊圍繞“產品實現”的各個環節辦學。唯有如此,產教才能深度融合,在產品研發與使用中才能培養出高質量、能就業的職業人才,才能推動產業、企業更好地實現產品換代升級,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
圍繞“產品實現”達到職業人才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職業教育不是簡單的技能教育,也不是簡單的就業教育。職業人才僅有技術技能形不成產品,還需要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養,包括創新、敬業、誠信、紀律、協作等素質。這些素質的培養不是簡單說教的結果,是在“產品實現”的過程中通過“理實一體化”、“做中學”等教學模式培養的。
應該說完全有效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學生掌握技能的同時,能夠自然而然地生長人格、發展心智、提高素質。“理實一體化”作為職業教育的基本教學模式,其關鍵是圍繞“產品實現”這個目標,包括完整的項目和特定的任務,以做的過程為載體,相互討論,共同確定方案,不斷克服障礙,最后形成產品。從有效性上講,整個做的過程完全是基于“產品實現”的工作任務系統化設計和實施的,將人的知情意全面調動起來,使人才的思維得到開發、意志力得到訓練、正確的情感價值得到實現。“產品實現”的教學結果是既掌握了一系列技能,又從根本上培養了學生開發更好產品的能力和素養,培養了學生“能工作、會工作、工作好”的可持續發展素質,實現“人格為本培養產品實現型人才、創新為要開發產業引領型產品”的職業教育理念。
企業需要適應崗位快、發展潛力大、創造效益高的人才,要求培養的人才不僅實踐操作能力強,更要綜合職業能力強?!爱a品實現”的教學要求學生針對不同產品環節主動思考、主動合作、主動探索、共同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創新、合作等多種素質同步融合訓練,促使學生全面協調發展。如,學生在種子檢驗中的選驗品種、機械制造中的磨銼零件、舞蹈歌唱中的民舞跳唱等有形和無形產品實現活動中,掌握一種技能技巧只是結果,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基于問題思考的過程中進行“選、銼、跳”,從而養成產品開發的思維、熱愛不同民族的情意、調適性格興趣的習慣,達到真正培養思維獨立、性格健全、價值觀正確的人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基于人才培養的這個目的,圍繞產品開發實現校企校地合作,建立利益共同體,培育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環境,優化和創新課堂和活動,促進學生自身的成長。
圍繞“產品實現”進行銜接實現職業人才貫通培養
一般來說,在職教體系中,專業研究生培養產品創意型職業人才,應用本科培養產品設計型職業人才,??聘呗毰囵B產品開發型職業人才,中職培養產品操作型、生產型、服務型職業人才,分別承擔“產品實現”過程各個階段的任務。在中高職銜接中,中職教學必須重視專業銜接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緊緊圍繞產品的操作、生產和服務設置基礎知識模塊、專業素養模塊、專業技能模塊進行培養、考核、升學。同時,要根據專業的特點確定是否貫通和貫通的程度,有些專業如體育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事實上一直是按照特長生的方式在貫通;有些專業如傳統烹飪等,不一定要貫通到碩士博士專業研究生。??聘呗氉鳛檎麄€貫通的紐帶,多年的探索已經形成基本的培養模式和初步的特色,目前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提高質量,辦出特色與品牌,加強產品開發,促進校企融合。
中職和高職要在相應產業、相應層面的職業技能培訓中進一步發揮好自身應有的職能。一項完整的職業技術培訓,是針對一種產品形成的關鍵技能訓練過程實施的,需要職業院校依據不同培訓對象建立相應的培訓體系。對目前常見的各種短期培訓要進一步整合,提高培訓效果。對未能考上??啤⒈究圃盒5母咧挟厴I生,可以試點實行“免費培訓券”制度,進行半年至一年的專項技能培訓,考核后發放職業資格證書。
“免費培訓券”制度針對學習單項技術技能,由政府購買服務,免試入學,免費就讀,培養單項操作技能人才。接受培訓者從當地政府領取“免費培訓券”,到相應的職業院校學習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從事專門崗位工作。財政部門憑各職業院校提供的“免費培訓券”劃撥培訓經費。這樣,既解決了普通勞動力上崗技能匱乏的問題,成本低,學用結合、學有所成,有利于產業發展中普通勞動者的技能素質提高,又解決了目前大學“泛大眾化”,將不同興趣特點的學生簡單錄取進入大學進行系統化教育,致使有的學生學習困難、學無所成、浪費資源,造成社會就業壓力過大等問題。從長遠看,培訓是職業院校職能的“半壁江山”,是普通高中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提高國家制造業整體水平的基礎工程,也是不能接受大學系統教育的普通高中畢業生的根本出路。(作者系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教授)
9月12日,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在2014年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上說,教學的內容設定不能以“就業”為唯一目標,這似乎是為了適應和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為社會提供一種及時的服務,但這樣的教育其實是在自棄,不是育人。因為它嚴重違背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基本原則,人不應僅僅是社會當中的一個部件而已。大學不能淪為職業培訓所,讀大學更是一個悟道的過程。
楊玉良校長的一席話,注定讓“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院校按捺不住。有人認為,應該尊重每個校長的辦學理念,本科教育與職業教育不同,沒必要完全統一;有人極力為高職的“就業”目標辯護,認為楊校長并不能理解現在的就業形勢以及大學生畢業后所面臨的生存壓力;還有人認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粗放必然導致粗俗,大學不妨勇于承認自己的“粗俗”……
觀點的多元、理念的差異皆因立場、角度、圈子、視野的不同。筆者以為,大學的確應該保有獨特的精神追求,這種追求也需要與社會現實保持一定的距離,甚至要引領社會,主動擔當文化、精神塑造的重任,而楊玉良校長也確實是站在精英教育的立場出發。這種自信并不是盲目的,也不是對現實的認識不清,而是大學的內涵與實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由此形成對社會經濟發展、對其自身鑄就的文明、文化和服務功能的一種自知之明,或曰文化自覺。其實,國外的一流大學又何嘗不是這樣?
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說過,“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換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
反觀國內的高職院校,是不是已經具備了這種“文化自覺”?是不是擁有了文化立校的自信?尚且難說。這些年,社會對職業院校的主要詬病就是“重技能輕文化”,并且在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下,出現了很多違背教育規律的事情。究其原因,作為一種教育類型,高職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高職院校成立的時間也不過10余年,與一些已有百年發展歷史的本科高校相比,高職對其自身的規律、特點仍然需要長時期的客觀實踐和理論探索,這種“先天性”不足不必閃爍其詞,是高職必須正視的事實。
其實,輿論對職業教育功利主義再怎樣批判,也并不能扭轉這種現實。常言道,先生存,后發展。文化的繁榮是物質基礎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形成的,這需要歷史的積淀,根本無法揠苗助長。當下,國內更多的高職院校尚且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這些院校還正忙于擴大辦學規模、改善辦學條件,生存是其面臨的最主要、最突出的問題,人才培養不免會忽視人文教育,“工具性”教育突出,學生僅僅被看作生產的手段,學校更像是個“加工廠”,不過是從事培養“人力”的職業培訓所。必須承認,物質基礎的薄弱往往是精神內涵、文化環境構建的牽絆和掣肘,拿文化的標準來要求這類學校未免有些奢望,出現功利化的辦學傾向也在所難免。
教育的本質是人的素質的提升,是人對自我價值的肯定與實現,是達到自我與社會的和諧共處,最終歸結為一個字,即“人”的發展。大學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人格得到自由和全面的發展。不可否認,在自我摸索式的發展過程中,一些高職院校由于經驗的匱乏、條件的不充分、文化意識尚未覺醒,極有可能偏重學科教育、專業教育,過分的專門化和技能化,甚至以“就業”為唯一目的,進而忽視了高職教育“高等性”與“職業性”的均衡、協調發展。
當然,在高職院校的隊伍中,也存在著追求、境界和層次的差別。由于地域分布、辦學主體、辦學條件、辦學歷史、生源質量、依托的行業、企業背景大不相同,高職院校在辦學理念、辦學層次、辦學重心和發展的階段、發展水平和服務功能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事實上,一些發達地區的國家示范性、骨干性高職院校,起步較早,聲譽好,質量高,外加社會文化環境的開放和政府政策的自由自主,其內涵建設早已從規范辦學向開放辦學、深層次改革邁進,甚至朝著國際化和教育創新方面發展,已經凸顯了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朝著文化育人的方向不斷努力。
須知,高職院校既不可盲目自大,也不必妄自菲薄,總是居于卑微、自我貶低的劣勢心理。高職教育要實現“高等性”統領“職業性”,這需要“領頭羊”效應,更取決于院校對自身的主觀認識程度和努力水平,說白了,高職院校就是要有自知之明。總而言之,高職院校之間的競爭最終將會演變為文化的競爭,唯有文化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筆者呼喚更多的高職院校出現這種“文化自覺”,向著一流的職業教育邁進。
編者按
新生開學第一天,985、211的一些著名高校,校長和書記的致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中國,高職院校學生數量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院校校長和書記們的開學第一講也同樣值得關注。在組稿過程中,本版編輯室收到了8所國內知名高職院校掌門人發來的講稿,這些講話他們精心準備,發自內心且充滿感情。
與著名高校領導的講稿不同,這些高職院校的掌門人更像是家長,言談話語中更多細致深情的囑托:成為技術技能的“土豪”、做成功的專業技術人才、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尊重生命……他們的話讓我們從一個側面看到高職院校的辦學使命以及文化自覺的復蘇,他們的講話清新、實在、真誠,一樣足以讓臺下的孩子們怦然心動。
“我種下一顆種子,終于長出了果實,今天是個偉大日子?!背V菪畔⒙殬I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鄧志良,在開學典禮上唱著時下最流行的《小蘋果》,迎來了他心中的“小蘋果”們。
又是一年開學季,和本科高校的同學們一樣,剛踏入職業院校校園的新生,校長書記們的開學致辭是他們的第一課。
進入大學是一個全新開始 應該正確選擇如何度過
“從今天開始,沒有人催促起床,沒有人督促作業,甚至連缺課也可能沒有人知道,與中學不同,你的生活、學習都將由自己做主。迎接和適應變化,是你到大學的第一課,這門課非常重要,它將為你開啟學習掌握自己命運大門,這恐怕也是一門需要學習和探索一生的學問?!碧旖蛑械侣殬I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大衛在新生入學大會上談到,新生首先需要適應這種變化。
這幾乎是書記和院校長們共同的選擇。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孫興洋告訴新生:“同學們是抱著‘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進入大學的,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大學只是另一場旅途的起點,我們先要為自己找一個目標。方向比努力重要,不能腳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span>
“奮斗的青春最美麗。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可以創造出來。學習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和高度?!苯鳝h境工程職業學院院長武來成殷切寄語新生。
“相對于高中,大學的育人環境已經完全改變:你們離家遠了,但是,離夢想更近了;你們上課不會固定在一個教室,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些課程;圖書館里為你們準備的書籍,可以讓你們‘游覽世界,上天入地’;實訓室可以把你們的聰明才智切切實實地轉化為技術技能、發明創造;社團活動會逐步拉近你們和社會的距離,為你們最終走入社會打好堅實基礎?!蔽靼埠娇章殬I技術學院院長趙居禮希望新生們在學院接受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學會做人,學會洞悉自然、人生和社會,即使離開以后,也有“尚德躬行、篤學擅用”的校訓伴隨著他們。
“大學3年,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但更是一個長大成人的過程。這意味著你們承擔起成長的責任,它不僅僅是對自己成長 發展的思考、選擇和努力,并且還包含著對父母、家庭、希望和社會期待的回報。意味著你要為走向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還意味著要具備學習的能力?!闭憬鹑诼殬I學院院長盛健這樣向學生們說。
為何眾多書記、院校長共同選擇了這一話題呢?從李大衛的講話中我們可以窺得一二。
“高考指揮棒是把雙刃劍,在引導大家努力學習的同時,也把一些學生引向為考試而學、為升學而學的誤區。假如,進了大學后就以為大功告成,于是失去目標、缺乏動機,那么,沉淪也就開始了?!?/span>
李大衛認為,與中學生活的差異,“角色轉換”卡殼現象尤需關注。對于剛剛脫離沉重的應試教育的同學們來說,基于“自覺”的學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希望同學們能掙脫一切束縛,開始真正的學習和思考。
“對自己并不喜歡的專業,我是不是該滿足于60分萬歲?是不是該沉醉在‘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的《新陋室銘》中?我們要做‘學霸’,不要做‘學渣’。得過且過的‘屌絲’天天過著‘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的悠閑生活,畢業后只能從事‘打醬油’的工作。而那些堅信‘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知識大餐的‘吃貨’,技術技能的‘土豪’,實現了人生的‘逆襲’。3年以后,你應該確保收獲獨立的人格、同學的友情、實用的技能、母校的文憑,這是你走向成功的四拼圖?!睂O興洋在和新生談論大學期間的選擇時,更多使用的是90后更加熟悉的網絡語言。
樹立信心做陽光青年 過有滋有味的生活
“進入高職院校學習,有些同學會感到無奈,會有一種失落感。許多同學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是高考的失敗者,因為在座的很多同學或許是因為沒有上本科線才來到我們學校就讀,可能認為自己能力不行,擔心在高職院校就讀沒有出路,于是內心深處埋藏著一種自卑的心理?!痹陂_學典禮上,趙居禮推心置腹地和同學們談起了心理問題。
在每年對新生開展的心理普查中,趙居禮發現,75%的同學缺乏自信心,對未來缺乏目標。他鄭重地告訴新生:“進我們學校的都是好學生,都是成功者,不是失敗者,我們為有你們而感到高興和自豪。請大家抬起頭來,做陽光青年,走自己的路。所謂‘差生’是‘分數論英雄’的傳統評價標準帶來的一種偏見。人的一生不會也不可能全部用分數來衡量你的價值,因此,你們不是‘差生’。請同學們一定要摒棄這種心理,要樹立起自信自強的信念。”
“no zuo no die.”孫興洋十分看重對學生們的疏導,“有滋有味的生活還需要我們學會尊重生命,要用樂觀和豁達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中的坎坷和挫折。要保持陽光心理心態,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今天再大的事,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來世就是傳說。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學會恰當的減壓方法。”
“同學們,我不想過多地說希望大家順利,因為‘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李大衛的寄語樸實而深沉?!拔易T改銈兡茉诩磳㈤_始的大學生活中,成功克服每一個困難。當你們遇到學業上的挫折,或者經濟上的困難,或者心理上困惑時,一定不要灰心喪氣,這些都是從年輕走向成熟的代價,是人生道路的必然?!?/span>
趙居禮將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一句話送給大家:“事實上,我們絕大多數人,一定有可能比現實中的自己更偉大些,只是我們缺乏一種不懈努力的自信。”
互聯網時代學會獨立思考 不迷信“大V”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曹毓剛把自己在新生開學典禮上講話的題目定為《網絡時代的大學學習與做人做事》?!霸S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不分白晝黑夜,考試時才全力以赴復習;上課時玩手機刷網頁,專業學習一塌糊涂;無聊時傳播謠言、瀏覽黃色網站,被按違法查處。有的大學上課要沒收手機,有的大學要關閉校園的無線WIFI,有的甚至為了防止通宵上網要切斷宿舍電源!”曹毓剛對此痛心疾首,他問道:“這是科技的無奈,還是人們自毀優勢的悲哀?難道網絡的發明是個美麗的錯誤?我們如何認識這個時代?”
在互聯網的浪潮中,怎樣讓同學們正確地駕馭它,書記、院長們顯然也在考慮這樣的問題。
“高度發達的智能信息服務,可以讓你在虛擬世界中縱橫馳騁,也可以使你沉迷于虛幻和虛榮,忘卻現實世界的艱辛和應擔當的家國責任;可以讓你在轉瞬之間,行萬里路,知天下事,也可以使你充斥焦躁與不安,失去理性的獨立與判斷?!崩畲笮l也談到,“互聯網使世界越來越小,也使信息變得紛繁復雜、混沌不清。我們看到太多的人,寧愿聽信似是而非的傳聞,也沒有耐心等待真相浮現;寧愿用網上信息做快餐式的拼湊,也不愿寧心靜氣地理性思考?!鄙鐣枰嗟睦硇耘c冷靜,而這正是同學們需要在大學期間學習和磨練的。
“網絡是工具,是技術進步的成果,本身無所謂好壞,關鍵是看我們如何使用?!辈茇箘偨o同學們總結了網絡時代學習的4個特點,包括學習方式的廣泛性、學習內容的可選擇性、學習呈現的多彩性以及學習模式的實時性、交互性。他希望同學們通過網絡,堅持自主學習創造學習。
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孫興洋告誡新生用責任意識守住自己。“有了責任感,我們才有能力迎接來自學習和生活的挑戰,有了責任感,面對復雜的社會問題時,我們會不再盲從跟帖‘社病我藥’,也不會再對毀三觀的事件,袖手旁觀地喊一嗓‘節操碎了一地’。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不要迷信微博‘大V’們”。
“信息技術是推進當今社會發展和文明進程的主要技術之一,已經廣泛滲透到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同學們也早就習慣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習慣了網購、QQ、微信,習慣了童鞋、粉絲、吐槽、稀飯等網絡語言?!泵鎸ヂ摼W時代的到來,鄧志良鼓勵新生“投入信息的懷抱,馳騁信息的海洋”。
懷揣技能成長夢 做社會中堅力量
“我們知道當你在志愿表第一欄寫上‘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時,你和你的家庭是對它寄予多大的期待,給予了何等的信任。我們絕不能辜負這樣的信任,我們也一定不會辜負這樣的信任。”開學典禮上,盛健向新生作出了這樣的承諾。
除了熱情洋溢的寄語希望以外,鼓勵學生們立足職業院校的辦學理念,勇敢追求和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更是校長和書記們想說的。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書記李玉鴻在致辭中介紹了學院的歷史,辦學成就和辦學特色。特別談了如何依托技能實現夢想。他從中國夢,新疆人的夢想,農職院夢和學子夢4個夢想談起。他說:“托起農牧民孩子美好明天”,建設“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長為一名出色的職業技能人才,是我們永恒不變的價值追求,這是我們農職院老師為之奮斗的夢想。我們期望:讓每一個孩子通過在學院的學習實現自己的夢想,靠雙手擁有美好的明天,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出彩的人生。李玉鴻的講話為他贏得了16次掌聲,孩子們的心熱了,稱“為有些迷茫的自己指明了方向?!?/span>
而鄧志良開學典禮上的一番話語已經化作他的QQ簽名:“大學管理者的責任,就是要使學生:就業有保障、升學有通道、創業有基礎、發展有空間,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增值?!彼瑯涌粗貙W生們的職業技能,“你們畢業時能得到的能力有兩個:一是專業的熏陶,是你將來謀生的資本;二是綜合素質的提升,能助力你的事業成功。”這是他在開學典禮上承諾學生在校期間所能收獲的。
李大衛書記對新生們的勉勵從批判“以為考上大學就算成功”開始。他說:“要知道,高考的考場上比試測驗的僅僅是一部分課堂知識,充其量還附加了一點學習能力的檢查。而對青年的全面評價,應當是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說一個青年算不算成才,要看他畢業后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對社會的實際貢獻。”他說,“中德29年校史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成功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眾多不同崗位的優秀分子,他們真正稱得上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另一方面,中德每年也有些不求上進的學生慘遭淘汰。面對后悔的眼淚,書記院長和老師愛莫能助,因為國家有限的教育資源應該、也只能提供給全力以赴的學生。”
新華網長沙9月19日電(記者李丹)教育部職成司副司長王揚南18日在第二屆民盟教育論壇上表示,近年來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持續向好并保持較高水平,中職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職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超過90%,職業教育成為我國中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來源。
“在加工制造、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民航、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旅游服務、信息服務、健康產業、星級酒店管理、營養服務、汽車服務等行業,七成以上的新增一線從業人員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蓖鯎P南說,“職業教育成為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提升青年就業創業能力的關鍵舉措?!?/span>
據教育部統計,2013年全國共有職業院校1.36萬所,年招生1017萬人,在校生2934萬人。其中,中等職業學校1.23萬所,招生674.76萬人,在校生1922.97萬人,分別占高中階段教育的45.06%、44%;高等職業院校1321所,招生318萬人,在校生974萬人,分別占高等教育的45.5%、39.45%。另有非學歷教育注冊學生5593萬人。職業教育已具備大規模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王揚南說,“十二五”以來,中央財政每年投入約150億元,帶動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以及社會投入,支持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建成了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骨干學校、實訓基地、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包括100所國家示范建設高等職業學校,100所國家骨干建設高等職業學校,1000所國家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等。在天津、廣西、黑龍江、遼寧沈陽、山東濰坊、浙江寧波、安徽皖江城市帶等地建立了10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
他表示,今后教育部將從八個方面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包括制定實施配套法規政策;統籌發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引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職業院校精細化管理;推動各級政府落實職責;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第二屆民盟教育論壇于17日至20日在湖南省株洲市舉行。來自全國30個省區市的100多位代表圍繞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的研究、關于推動職業教育管辦評分離的研究、關于深化校企合作,推動人才培養的研究、關于中等、高等職業教育統籌發展的研究、關于高等職業教育本科構建的研究等課題展開深入研討,探索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思路、新對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疆地區四地州,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相對滯后,職業教育教師隊伍薄弱,一些職業學校專任教師嚴重短缺,普遍缺乏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雙師型”教師特別是少數民族“雙語雙師型”教師隊伍不強。為改變這種局面,2013年5月,新疆啟動自治區示范性職業院校對口幫扶南疆職業教育工作,安排17所自治區示范性職業院校對口幫扶南疆地區34所薄弱中職學校。一年來,示范性職業院校是如何幫扶薄弱學校的,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建立工作機制:為深入開展幫扶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我們對口幫扶的是澤普縣職業高中和岳普湖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笨死斠缆殬I技術學院院長王和告訴記者,“為了做好工作,學院黨委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專門的實施方案,對每個階段的工作都做了具體的安排?!?/span>
根據受援學校的需要,克拉瑪依職院選派了學院中層管理干部赴對口幫扶的兩所學校工作。為了確保參加幫扶工作教師的待遇,學院在自治區補貼的基礎上,為每位干部每月增加2000元津貼。
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毛力提·滿蘇爾告訴記者,17所幫扶學校都非常重視幫扶工作,按照要求成立了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并由學校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堅持制定治本之策與解決當前緊迫問題相結合、采取新措施與落實現有政策相結合、幫扶學校優質資源與受援學校需求相結合的原則,在受援學校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調研,制定了詳細的幫扶方案和進度計劃,幫扶學校已經幫助受援學校初步制定或完善了學校發展規劃、專業建設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并開始落實各項具體工作。
據了解,受援學校地方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也高度關注幫扶工作,大力支持幫扶工作開展,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務。各受援學校也緊緊抓住機遇,向幫扶學校求計問策,積極主動配合做好各項工作,謀劃學校發展。
加強隊伍建設:積極開展管理干部和專業師資培訓
南疆四地州的34所薄弱中職學校,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特別是“雙師型”教師十分短缺。
據毛力提·滿蘇爾介紹,各幫扶學校根據各受援學校的專業布局情況,選派了理念先進、思路清晰、經驗豐富的教育教學管理干部和專業骨干教師到受援學校任職、掛職或支教,幫助受援學校轉變職教理念,傳授先進的職業教育理論與成果,完善教學管理,帶動了受援學校管理水平和師資隊伍水平的整體提升。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先后組織專家7批25人次赴受援學校進行專業與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專題培訓,先后接收5批次共15名受援學校管理干部到學院學習考察;新疆職業大學選派干部赴受援學校掛職,幫助學校做好發展規劃,幫助培訓學校教師;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選派6名專業骨干教師分別到受援學校任職,幫助開展專業建設,指導專業課教學,承擔教學任務,接收受援學校6名教師到學院進行學習,從學校管理到備課、教學、實踐教學等方面給予指導幫助;昌吉職業技術學院對11名受援學校教師進行“一對一”的培訓、指導和幫助。
毛力提·滿蘇爾表示,下一步對口幫扶工作的重點,仍然是幫助受援學校分析研究當地的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方向,修改完善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專業建設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規劃,落實具體建設任務。加強受援學校管理干部和師資隊伍的培訓,進一步轉變受援學校的職教理念,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同時建立教學管理人員和骨干教師互派交流機制,互派人員進行掛職和學習實踐。
緊貼當地實際:圍繞產業發展開展重點專業和課程建設
“南疆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職業教育必須緊貼當地實際,否則就會缺乏針對性、失去吸引力?!蓖鹾驼f,“針對受援學校所在地對焊接技術、電子電氣應用與維修、建筑技術、汽車應用與維修等專業人才需求較大的實際,學院制定了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方案,受到當地的歡迎。”
毛力提·滿蘇爾告訴記者,各幫扶學校圍繞自治區和南疆地區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結合受援學校所在地的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對受援學校專業建設進行了援建、指導和幫助,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專業、課程的共建機制,提高了受援學校專業和課程的建設水平。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幫助兩所受援學校初步制定了專業發展規劃,積極幫助受援學校申報精品專業和精品課程,示范帶動了受援學校各專業和課程的建設步伐;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針對受援學校重點建設的汽車專業普遍存在專業實訓設備和專業教材相對匱乏的問題,精心選購了一批價值25萬元的實訓設備和專業教材贈送給受援學校,努力改善受援學校實訓條件;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幫助受援學校對計劃開設的16個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了初步審定,提出了修改建議;阜康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幫助受援學校制定了汽車應用與維修、建筑裝潢、服裝制作與營銷等專業的教學標準、實訓室建設方案及實訓設備采購清單;新疆工業經濟學校通過區域和行業的充分調研,幫助受援學校制定了酒店管理、景區服務以及國際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談到下一步幫扶思路,毛力提·滿蘇爾表示,要切實加強專業和課程建設,形成共建機制,每所幫扶學校要幫助受援學校建成2至3個與當地重點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的校級精品專業,建成3至5門具有鮮明職業教育特色的校級精品課程,并積極申報自治區級精品專業和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根據專業建設需求,幫扶學校要幫助受援學校制定符合實際的實訓基地建設計劃,最大限度地建設和利用好實訓資源,提升受援學校辦學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
開展聯合招生:通過合作辦學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
“招生難,就業率低,輟學率高”是南疆地區職業學校普遍面臨的問題。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學院的汽車運用技術專業和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專業的優勢,與兩所受援學校開展了聯合辦學;阜康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采取“1+2”分段培養模式,以“訂單”形式與受援學校聯合招生,為和田地區培養200名技術工人,首批50人已于2013年秋季入學;新疆供銷學校與受援學校以“1+2”分段培養模式,聯合招收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90人;新疆林業學校與受援學校確定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民族民居專業為聯合招生專業。
據了解,幫扶學校依托優質資源,積極與受援學校開展合作辦學聯合招生,幫助受援學校加快培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一些學校在幫扶工作基礎上又拓展了新的幫扶內容,如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依托第一產業職教園區喀什基地,選派專家與受援學校共同實施了兩期喀什市浩罕鄉15村現代養殖技術和疾病防疫培訓項目;在莎車縣塔尕爾其鄉和英吾斯塘鄉實施了兩期貧困地區農牧民脫貧致富產業發展技能提升培訓項目,通過項目的組織實施,受援學校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從過去一年的工作進展情況來看,加強合作辦學聯合招生,是增強中職教育在當地家長和學生中吸引力的重要途徑。毛力提·滿蘇爾表示,對口幫扶的8所高職院校要全部與受援學校開展中高職融通招生工作,雙方要根據社會和企業用工需要和崗位要求,明確專業培養目標,改革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整體設計、統籌規劃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不同階段的培養目標和要求,系統構建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共同培養人才。另外的9所中職學校,要積極與受援學校開展合作辦學聯合招生,共同為南疆地區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
開學前夕,19歲的廣西防城港姑娘陳小萍收到了兩份錄取通知書,一份是廣西某教育學院的,一份是廣西一所技工學校企業委培班的。一番猶豫后,陳小萍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舍棄上大學的機會而選擇到中職就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像陳小萍這樣不以文憑高低來選擇就讀院校的學生并非個例。當畢業證的含金量不再是由文憑高低決定,那他們眼中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呢?
棄本科讀中職成擇校新現象
畢業于防城港市高級中學的陳小萍,報讀的是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金川委培班,這是由廣西金川有色金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川公司”)委托學校定向培養的一個特殊班級。該班負責老師余惠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今年報到學生中,高考分數上三本線的有26人,上二本線的有3人,還有一名本科畢業生也來報名就讀。自2011年學校開始與金川公司舉辦委培班以來,報讀學員上二本三本線的人一屆比一屆多。
余惠介紹說,金川委培班的起點是要求高中以上學歷,高中生學兩年,大學生學一年,通過考核就可以獲得維修工中級工證或高級工證,有了技能級別進入企業后也可以獲得相應等級的薪資。像今年還有一名大學畢業生前來報名,就是沖著校企合作、定向就業來的。
在報名現場,記者注意到除了金川公司,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還與上汽通用五菱、柳工、中信大錳等多家企業舉辦委培班,在這些班的報名咨詢臺前圍聚的學生和家長都格外多些。
無獨有偶。8月底,柳州第二職業技術學校開學迎新時,辦理入學手續的學生中也有不少考上三本線的學生,他們大都是奔著二職校“中高職聯合辦學”的招生指標去的。
今年年初,柳州二職校與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簽約結成“高職+中職”合作辦學共同體,推出了“1+3”學制和“2+3”學制,即:高中應屆畢業生第一年就讀二職校,后三年就讀柳鐵職院;初中應屆畢業生頭兩年就讀二職校,后三年就讀柳鐵職院。招生政策一經推出,300個聯合招生名額就已基本招滿。問及這些學生選讀柳州二職校的原因,無一例外是將來“好就業”。
據媒體報道,從2008年起,湖北省就開始出現大量考生過了三本最低控制線卻報讀中職的現象。到2013年,在總體生源數下降的情況下,湖北省仍有兩萬名高考考生“回爐”讀中職。其中,有很多考生達到“三本線”,選擇放棄三本院校或高職高專而改讀中職??梢姉壢咀x中職并非個別人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成為很多人基于現實考慮后的擇校新潮流。
保障就業 學費減免 升學通暢 棄本科讀中職的背后
從常理來說,三本再不濟也是本科,中職卻只相當于高中文憑,為何這么多人放著本科不讀讀中職呢?
家住防城港的蔣藝是一名體育特長生,今年高考他過了體育本科線,原本可以報讀廣西區內一所知名的獨立學院,但每年1.3萬元的學費讓家境并不富裕的小蔣感到有些為難,而且畢業后就業出路也讓他有些擔心。后來他從朋友那了解到,讀中職學校不僅免學費,而且在定向委培班就讀就業有保障,學制只有兩年,很快就可以畢業參加工作,為家里減輕了負擔。經過權衡,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后者。
“選中職而放棄本科,不覺得遺憾嗎?”
“沒辦法,這個社會很現實,我讀書也就是為了將來能找份工作。只有第一步先把工作找到,能養活自己,再想其他的?!笔Y藝說,這是他自己的決定,家里人也都同意他的選擇。
柳州的高中畢業生小李則表示,他的父母都是鐵路職工,他們覺得鐵路行業工作穩定、待遇不錯,希望他也能入讀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將來能夠順利進入這個行業。而今年鐵職院的對口單招競爭激烈,招生比例接近8∶1,因為沒能通過對口單招,小李選擇了柳州二職?!爸懈呗毬摵限k學”的方式“曲線救國”。
除了定向培養、聯合辦學等新穎的辦學方式在增強中職學校的吸引力外,近年來,國家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也在不斷加大中職學校招生的籌碼。
從2007年國家建立健全中職學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開始,到2012年已經出臺了一整套完善的中職免費教育政策。按國家中職教育的獎助政策:公辦中職學校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一、二年級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享受每生每年1500元助學金。
“較之普通高校每年幾千或上萬元的費用,孩子幾年中職讀下來,可節約四五萬元錢?!蹦蠈幰幻麑W生家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此外,隨著中職升本“直通車”的開通,特別是近幾年各地實施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3+2”模式中職直升高職、“3+4”模式中職直升本科等新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出臺,一些學業優秀的中職學生不用參加高考就可進入不錯的本科院校。進一步提升了社會對中職學校的認同度。
在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校長助理孫杰利看來,中職學校靈活的學制也是讓大家愿意用腳投票的關鍵。針對不同學歷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學制安排,初中起點的學3年,高中起點的學2年,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只要學習1年,就可以拿到技校畢業證和相應的技能證書了。
“現在大家轉變觀念了,從文憑導向轉變為就業導向了?!睆V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副校長關國愛談到新近發生的變化,深有體會。他認識一名學生,通過3年中職學習拿到了中級技能證書,畢業后去了上汽通用五菱,一個月能拿四五千元,而同村有的同學讀完4年大學卻找不到工作,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會告訴大家,就業質量比文憑更重要。
新華網長沙9月19日電(記者李丹)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但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六大頑疾”亟須通過深化改革加以解決。
第二屆民盟教育論壇18日在湖南省株洲市開幕。教育部和全國30個省區市的100多位盟員專家學者就“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加快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為主題開展研討。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目前,全國共有1.2萬所中職學校、1200多所高職學校,年招生總規模近1100萬人,在校生近3100萬人,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了大批技能人才,改善了勞動力結構,拓展了服務領域,推動了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
與會專家表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難題,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加以解決:一是重普教、輕職教;二是多頭管理、政出多門,資源難以整合;三是辦學資源有限,教育經費緊張;四是教師隊伍缺編嚴重,結構不合理;五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缺少動力與活力;六是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溝通不暢。
“人文素養教育是職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職業教育也需要培養具有認真、誠信、敬業、職業精神的人。”民盟中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表示,“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設計要符合現實需求,同時必須為就業者提供再教育機會?!?/span>
與會專家建議,當前我國需要突出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改革管理體制,完善辦學機制;深化產教融和、校企合作,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著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打通從中職、???、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為學生和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多樣選擇、多路徑的成才機會,促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普通教育協調發展。
9月12日,海南職業技術學院與海南師范大學共同承擔的海南省職業教育立交橋項目“高職與普通本科4+0聯合培養電子商務專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項目開學典禮在海職院第一會議室隆重舉行。海南師范大學教務處處長梁廣、學生處處長楊海、信息學院院長吳麗華;海職院董事會副董事長吳淦國、代校長王安興、黨委書記王承慶、副校長梁棟,教務處、學生處、商學院等職能部門負責人,有關老師及電子商務專業本科班2014級58名同學參加了開學典禮。
會上,梁棟副校長向同學們說明了本試點項目對推動國家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和海職院辦好試點項目專業的良好基礎條件與決心;海南師范大學梁廣處長向同學們介紹了海師大的基本情況、選擇此項目的原因以及合作雙方在項目前期已開展的工作、今后的安排等,并對兩校合作將試點項目專業本科班的同學們培養成能持畢業證、學位證、職業資格證三證畢業的合格電子商務人才、取得項目成功表示了極大的信心。
王安興代校長代表學校感謝省教育廳和海師大對海職院的支持和信任,對選擇報讀這一專業的同學們提出了要求,希望大家樹立信心、堅定選擇,全面發展,爭做全體海職學生的榜樣。
吳淦國副董事長代表學校董事會對海師大與海職院合作,共同承辦此試點項目專業提出了美好愿望,并對全體同學在未來四年的學習中提出了希望:學會做人、做事、做學問。
新華網長沙9月19日電(記者李丹)教育部職成司副司長王揚南18日在第二屆民盟教育論壇上表示,近年來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持續向好并保持較高水平,中職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職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超過90%,職業教育成為我國中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來源。
“在加工制造、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民航、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旅游服務、信息服務、健康產業、星級酒店管理、營養服務、汽車服務等行業,七成以上的新增一線從業人員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蓖鯎P南說,“職業教育成為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提升青年就業創業能力的關鍵舉措。”
據教育部統計,2013年全國共有職業院校1.36萬所,年招生1017萬人,在校生2934萬人。其中,中等職業學校1.23萬所,招生674.76萬人,在校生1922.97萬人,分別占高中階段教育的45.06%、44%;高等職業院校1321所,招生318萬人,在校生974萬人,分別占高等教育的45.5%、39.45%。另有非學歷教育注冊學生5593萬人。職業教育已具備大規模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王揚南說,“十二五”以來,中央財政每年投入約150億元,帶動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以及社會投入,支持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建成了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骨干學校、實訓基地、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包括100所國家示范建設高等職業學校,100所國家骨干建設高等職業學校,1000所國家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等。在天津、廣西、黑龍江、遼寧沈陽、山東濰坊、浙江寧波、安徽皖江城市帶等地建立了10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
他表示,今后教育部將從八個方面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包括制定實施配套法規政策;統籌發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引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職業院校精細化管理;推動各級政府落實職責;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第二屆民盟教育論壇于17日至20日在湖南省株洲市舉行。來自全國30個省區市的100多位代表圍繞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的研究、關于推動職業教育管辦評分離的研究、關于深化校企合作,推動人才培養的研究、關于中等、高等職業教育統籌發展的研究、關于高等職業教育本科構建的研究等課題展開深入研討,探索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思路、新對策。
9月15日,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金工實習在青島黃海學院實訓中心開班。本次實習中國海洋大學共組織了機械、船舶、自動化、工業設計、電子工程五個專業372名學生參加,他們將在青島黃海學院實訓中心分別進行15天和6天的金工實習。這是中國海洋大學第二次組織學生到我校實訓中心金工實習。
青島黃海學院實踐教學部主任表示,中國海洋大學金工實習課程教學能夠第二次選擇在黃海學院進行,是對我校教學工作以及實訓設備配套的認可,希望雙方通過這次實習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他要求同學們在實習過程中要樹立安全高于一切的意識,嚴格遵守實習規章制度,珍惜實習機會,以優異的成績為自己的大學生活增添美好的回憶;要求教師們要精心安排好實習教學課程,認真施教,使學生學有所得。
青島黃海學院實訓中心建于2006年,該中心建有數控技術實訓基地、焊接技術實訓基地、汽車維修技術實訓基地、電子電工技術實訓基地、鉗工技術實訓基地、機械加工技術實訓基地共6大基地,基地設備投資近4000萬元,是青島西海岸規模較大的實訓中心。
本報北京9月18日訊(記者 宗河)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講話精神,尋求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培養黨和人民滿意的好教師,教育部日前決定全面啟動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根據該計劃,我國將建立高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培養新機制,培養一大批師德高尚、專業基礎扎實、教育教學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質專業化中小學教師。
找問題:瞄準新時期教師教育改革方向
教師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有高質量的教師教育,才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近年來,我國教師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教師教育改革持續推進,教師培養質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著教師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不強、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陳舊、教育實踐質量不高、教師教育師資隊伍薄弱等突出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教育部近日印發了《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旨在以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為抓手,推動師范院校深化教師培養機制、課程、教學、師資、質量評價等方面的綜合改革,努力培養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
分類別:不同類別教師不同培養模式
《意見》特別提出,根據中學、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和特殊教育教師的培養特點,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將分類推進卓越中學、小學、幼兒園、中職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培養模式改革:
卓越中學教師培養重點探索本科和教育碩士研究生階段整體設計、分段考核、連續培養的一體化模式;卓越小學教師培養重點探索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模式;卓越幼兒園教師培養重點探索構建厚基礎、強能力、重融合的培養體系;卓越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重點建立健全高校與行業企業、中等職業學校的協同培養機制,探索高層次“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卓越特殊教育教師培養重點探索師范院校與醫學院校聯合培養機制、特殊教育知識技能與學科教育教學融合培養機制。
抓選拔:好教師從遴選“好苗子”入手
怎樣才能選拔樂教、適教的優秀學生進入教師培養行列,是近年來各地各校教師教育改革努力尋求的一個突破口?!兑庖姟访鞔_提出,各地各校要通過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選拔、設立面試環節等多樣化的方式,遴選樂教適教的優秀學生攻讀師范專業。具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提高自主招生計劃中招收師范生的比例。加大入校后二次選拔力度,根據本校特點自行組織測試選拔。設立面試環節,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職業傾向和從教潛質。
《意見》同時提出,要建立完善師范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鼓勵引導師范生到基層特別是農村中小學任教。
重實踐:師范生教育實踐不少于1個學期
近年來,一些師范院校不關注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關起門來辦師范教育,培養出來的師范生與中小學、幼兒園和中等職業學校的實際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兑庖姟芬?,師范生培養要走出高校這個“象牙塔”,建立高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培養新機制,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課程資源、教學團隊、實踐基地、教學研究及培養質量評價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協同。同時,高校應準確把握并及時研究分析師范畢業生就業狀況和供需情況,不斷調整學校的專業設置和課程,大力增強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
教師是實踐性很強的職業。過去教育實習時間大多不到8周,遠遠達不到培養合格教師的要求。對此,《意見》強調,師范院校要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打破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老三門”的課程結構體系,開設模塊化、選擇性和實踐性的教師教育課程,注重在課程中充分融入優秀中小學教育教學案例。要通過建立穩定的教育實踐基地和教育實踐經費保障機制、實施高校教師和中小學教師共同指導師范生的“雙導師制”、建立標準化的教育實踐規范等舉措,切實落實師范生到中小學教育實踐不少于1個學期制度,提高教育見習實習等實踐教學的質量。
此外,《意見》還強調,要推進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學改革,著力提升師范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變革教師教學方式和師范生學習方式,提升師范生信息素養和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的能力。
強隊伍:建專兼職結合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共同體
培養黨和人民滿意的好教師,必須對癥下藥,在隊伍建設方面“做文章”?!兑庖姟访鞔_要求,建立高校和中小學教師專兼職結合的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共同體,高校整合優化教師資源,聘請中小學、教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優秀教育工作者、高技能人才到高校擔任兼職教師,從事卓越教師培養工作。同時,鼓勵高校與中小學、教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和教育行政部門積極探索“協同教研”、“雙向互聘”、“崗位互換”等教師發展新機制,并對高校教師教育類課程教師提出深入中小學等兼職任教、掛職實踐每5年不少于1年的要求。計劃實施高校要在崗位職數、評聘條件等方面專門制定相關政策,為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師的職務(職稱)晉升創造條件。
近日,在咸陽市啟動第二輪地方志書編纂工作的背景下,為了做好咸陽市商務志的編纂工作,咸陽市商務局委托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對商務局相關檔案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類、編撰并形成30多萬字的《咸陽市商務志(1991-2010)》。日前,陜西工院與咸陽市商務局已正式簽署了《咸陽市商務志(1991-2010)編纂與研究》橫向科研項目合同書。
據悉,該項目由工商管理學院韓文飛副教授主持,項目組成員以文秘教研室教師為主,并挑選部分學生參與了資料的收集工作。此次項目合作,是工商管理學院繼上半年完成咸陽高新區管委會委托的《咸陽高新區工業經濟情況調查研究》課題后,承接的又一橫向課題,也是工商學院充分發揮人才、技術和資源優勢,進行科技服務社會的重要舉措。
暑假期間,項目組依據編寫大綱,對商務志斷限期內的所有檔案進行了選擇、歸集和電子化工作,已形成200余萬字的編纂資料,為開展編寫工作打下基礎。目前,課題已進入編撰階段,預計將于2015年9月完成終審稿。
![]() |
橫向科研項目合同書 |
![]() |
項目組成員在進行資料采集 |
四川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量化目標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19日訊(記者 陳淋)今日下午,四川省職業教育發展大會將召開。根據省教育廳等6部門近日發布的《四川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四川省將系統構建從中職、專科、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相互銜接溝通的培養體系,并拓寬貫通培養通道,力爭用3年時間,引導200個本科專業(群)、50個二級本科院系、部分地方本科高校開展轉型發展試點。2017年初步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的四川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貫通中職—高職—本科教育 逐年提高招生比例
根據《規劃》,四川將逐年提高專科高等職業學校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學校招收職業院校畢業生的比例。
并擴寬貫通培養通道。推動中職—高職—本科教育貫通,加快形成中高職有效銜接的人才培養通道。擴大“5年一貫制”(初中畢業+5年???、“3+2”(3年中職+2年???等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其中“五年一貫制”高職主要舉辦工業產業技術類專業和學前教育、護理、健康服務、社區服務等特殊領域專業。
同時開展高職院校、企業、中職院校三位一體的五年制綜合改革試點。逐步建立職業預備教育制度。探索集團化背景下開展中職本科銜接“3+4”和高職本科銜接“3+2”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質推進中職—高職—本科的“立交橋”建設。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
力爭3年引導200個本科專業(群)轉型試點
針對備受關注的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上,《規劃》提出,力爭用3年時間,引導200個本科專業(群)、50個二級本科院系、部分地方本科高校開展轉型發展試點。到2020年,初步形成應用技術類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和高等學校分類體系。開展本科職業人才培養改革試點。繼續開展本科高校與示范性高職院校、企業合作,創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三位一體、共同培養”模式,三方聯合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改革試點。鼓勵地方屬高水平大學設立二級應用技術學院,實施本科職業教育,并與專業碩士相銜接。
應用技術類型高校同時招收在職優秀技術技能人才、職業院校優秀畢業生。專業碩士招收具有本科學歷、兩年以上實際工作經歷的技術工人,實現專業碩士職業人才的系統培養。
據悉,接下來四川省將發展本科層次及以上職業教育,拓寬職業院校畢業生升入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通道。建立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在確有需要的職業領域,試行中職、專科、本科貫通培養。
改革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
探索“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等招考辦法
《規定》指出,四川將建立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考試招生制度。根據國家和四川省高??荚囌猩贫雀母锓桨?,將加快建立高等職業教育分類招考及選拔機制,重點探索“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單獨招生、綜合評價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試等考試招生辦法。加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制度改革。
并完善中高職貫通的考試招生辦法。擴大學校招生自主權,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實行不同的選拔方式。擴大高職院校面向中職學校對口單獨招生規模,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高職院??己虽浫∞k法,高職招生增量指標主要招收中職優秀生源。
日前,教育部下發了《關于批準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教師[2014]8號),公布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陜西工院共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實現了學院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零的突破。
據悉,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代表全國職業教育教學最高榮譽,四年評選一次,本次共產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5項、一等獎148項、二等獎1167項。
獲獎項目如下:
![]() |
Copyright © 職教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1020808號-11 全國統一熱線電話:400-660-5933
免責聲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臺,所有信息僅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權益,請您積極向我們投訴。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容,注意自我保護,謹防上當受騙